“你的微信帐号是什么?我想加你”,接二连三地受此邀请,掏出越想让它丢了坏了越丢不了坏不了的手机,急急添加“抱歉,我的三星BADA系统无法安装使用微信,置换新机后一定告知”, 回复的是实话和现状。
记得几年前女友海外回沪,向我索要“脸书”和微信地址,那是我刚有些上手QQ、微博等即时通讯工具,已能腆着脸和一些多年不联系的人打招呼了。一、二年后,微信发展如火如荼,很多人喜欢它的语音对讲功能,经常在公交地铁里看到,眉飞色舞声情并茂地对着手机说一堆,然后点发送键,三五秒后,再说一堆,再发送。
突然诧异,微信粉丝们旦夕之间变得忧国忧民、多愁善感、博学笃行、能言善辩、高雅脱俗、仪态万方……立刻反省自己是不是太过守旧,不爱接受新鲜事物。本就恼微博太冗杂,无数个@,点进去似乎找不到回头的路。也嫌微信过于强大,无数个功能,让亦真实亦虚幻的人际关系变得繁复有加。
问过周围的人,为什么选择微信,得出来的结论就是,大家都在免费用,这非常符合蜂拥而上的扎堆习惯,而我显然是那种想留点小空间、造些小神秘的人,微信与我不最有缘。
渐渐觉得,所有微信能干的事儿,用短信和电话全能解决,即使与远距离的亲朋好友联系,邮箱、QQ也都足够。由此甚至有些窃喜:我的手机真懂我。
实际上不管是QQ,微博,飞信,其实这些好友对我来说都是高度重复的,并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维护另一款类似的软件,我也无法对着一个冷冰冰而缺少情境感的手机释放正负能量(尽管曾在暗淡的灯光下,一个人播录面对成千上万人的声音),安静平和的交流似乎更适合我的个性。
纵然一个号码到底,我的第三款手机(前二款NOKIA分别用了8年、5年,此款SAMSUNG已3年)终将老去,置换是迟早的问题。届时,或许微信甚至更时尚的通讯软件都要被捆绑下载,如果还步步高复读机似地“抱歉,我的三星BADA系统无法安装使用微信,调换新机后一定告知”谎话连篇,岂不恶心自己?
如果手机丢在或坏在微信依然盛行之际,我想这样回答微信加友邀请 “对不起,我不太喜欢使用微信,十分乐意电话或短信联络我”,手机另一端的友人,希望你们不至于面露不悦。
有时候一点不远不近的小距离就是一份不慌不忙的小惊喜。
评论